特朗普欲開打貿易戰 你需要先知道這九點
經過幾個月的威脅和反擊,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1日對從加拿大、墨西哥和歐盟進口的鋼鐵和鋁加征關稅。這些國家迅速做出反應,威脅也要向美國加征關稅。
美國新的金屬關稅政策已經在世界其他地方生效,特朗普還計劃對來自中國的500億美元產品征收更高的關稅。經濟學家們看到了一種風險,即世界正走向全面貿易戰,而WTO可能無力應對這場戰爭。
以下是有關貿易戰的一些問題:
1.什么是貿易戰?
按照字典上的定義,貿易戰指的是一場經濟沖突,各國向進口商品實施限制措施,以打擊對方的貿易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都符合這一定義。
但是,數個世紀以來,無數國家在無數領域的貿易小沖突也符合這一定義。這次外界擔心爆發一場全面貿易戰的原因是,美國威脅向中國及歐洲最親密的盟友加征關稅,而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提出了這些政策。這可能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,導致其他國家采取類似的、帶有報復性的關稅政策。
2.以往的貿易戰中發生了什么?
最臭名昭著的例子之一是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《斯穆特-霍利法案》。該法案經常被指責加劇了大蕭條。這項法律將美國的關稅平均提高了20%,最初是為了保護美國農民,但后來隨著其他行業游說尋求保護,該關稅政策涉及的范圍有所擴大。隨著需求出現崩潰,各國紛紛通過貶值本幣或設置更多的貿易壁壘來維持其黃金儲備。全球貿易因此一落千丈。
3.誰在貿易戰中獲勝?
以史為鑒,沒有人能成為貿易戰中的贏家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,2002年,美國總統小布什(GeorgeW.Bush)為應對進口激增而提高鋼鐵關稅時,導致美國GDP減少了約3040萬美元。整個經濟領域的工人工資也在下降,投資者的資本回報率也在下降。據估計,美國失去了約20萬個就業崗位,其中煉鋼原料行業失去了約1.3萬個就業崗位。
4.為什么特朗普開啟貿易戰?
特朗普3月2日發表推文稱,貿易戰“很好,美國很容易打贏”。他一再承諾要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,這表明美國進口額比出口額多出數千億美元。截至2017年底,美國貿易逆差已從2016年的5050億美元增至5680億美元。特朗普政府特別要求中國將對美貿易順差減少2000億美元,該數字超過2017年兩國總貿易額的一半。
特朗普威脅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(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)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(Trans-PacificPartnership,簡稱tpp)等貿易協定,也會吸引美國鐵銹地帶選民的支持。但談到貿易戰,許多美國商界領袖和證券市場都感到擔憂。大多美國商界領袖支持現有的貿易協議,而證券市場擔心,如果美國轉向貿易保護,其他國家采取報復行為,可能導致公司利潤下滑以及經濟增長放緩。
5.哪些國家將對美國展開報復?
中國對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關稅,以報復特朗普3月份頒布的鋼鐵和鋁關稅。與此同時,加拿大、墨西哥和歐盟等國家威脅要向美國加征關稅,以報復特朗普征收的金屬關稅。根據歐盟已遞交給WTO的清單,歐盟將對美國的威士忌、花生醬、摩托車、牛仔服和煙草等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。
6.關稅政策會對美國產生反作用嗎?
答案是肯定的。以鋼鐵為例,與鋼鐵制造業相比,在汽車制造業等購買鋼鐵生產產品的行業中,就業的人數要多得多。一些消費者可能因此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,才能買到相應的產品。
如果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關系緊張,可能比美聯儲官員預想的更大程度推高美國通脹。另一方面,如果美國的關稅政策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和經濟放緩,美聯儲可能會希望放慢加息的步伐。
7.WTO何時介入?
美國、中國、加拿大和歐盟都開始與WTO進行接觸。比如,中國、加拿大和歐盟已向WTO提起申訴,對特朗普征收金屬關稅的合法性提出質疑。解決相關爭端可能需要數年時間,迅速展開的報復性行動可能會考驗WTO有點冗長的審議過程。向WTO提起的訴訟中,幾乎有一半是在進入訴訟階段之前,由各方進行調解解決的。
8.WTO如何幫助解決這一問題?
該國際貿易爭端仲裁機構是在1995年誕生的。各國達成一系列協議才成立了這一機構,旨在減少貿易壁壘。
如果一個政府對另一個國家的貿易壁壘的抱怨被認為是有根據的,WTO建議嘗試可以被接受的報復行為。但是,美國和中國都建議根據國內法,而不是遵循既定的WTO程序征收關稅,這可能削弱WTO的調解能力。就鋁和鋼鐵而言,特朗普援引了1962年一項法律中很少使用的條款,該法律賦予特朗普這樣一項權力,如果進口產品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,他有權限制進口。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,是否要用同樣的法律來證明美國限制汽車進口的合理性。不過,其他國家也可以效仿美國的做法。
9.關稅是貿易戰的唯一武器嗎?
不,還有很多其他的措施。比如,還可以故意壓低一個國家的匯價。
美國的一大擔憂是,最大的債權國將縮減美國國債的回購規模。多年來,各國一直在利用其他手段將外國產品拒之門外,保護本土企業,這種做法被稱為重商主義。有些做法是明目張膽的,比如對國內產業的配額和補貼,而其他的手段則不那么公開,比如不尋常的產品規格,進口口岸對貨物的冗長檢查,以及復雜的許可要求。
來源: 匯通網